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梦回金陵:从乌衣巷到阅江楼
2024-09-04 09:53:37 来源: 作者:曹卫东 【 】 浏览:10次 评论:0
12.5K

   二十余年的时光,多少次梦回金陵。在秦淮河的两岸,看一条河流用粼粼波光串联起千年的金陵往事。流光抛却,王谢的华堂无处可觅,旧时的飞燕依稀,穿梭在一个又一个春天。

 

   踱步在夫子庙白墙黑瓦之间的巷道上, 六朝的印记俯拾皆是。那条长三百五十米, 北起文德桥南止平江府路的乌衣巷,便是这座六朝古都,十代都会最美的记忆了。

   乌衣巷,巷名始于三国孙吴,当时驻扎在此的吴军身着黑色制服,俗称乌衣营 乌衣巷便由此得名。到东晋时,这里更是门庭若市,冠盖云集,名相王导、谢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大家皆曾居住于此,使得乌衣巷平添了几分神秘。

   在人群中探寻,想象着昔日的朱漆大门内是怎样的景象?透过初上的华灯,门窗上斑驳的痕迹昭示着岁月的流转。行至灯火阑珊处,依稀可闻历史的一声轻叹。

   西晋建兴四年,流民从战火纷飞的洛阳迁徙至此,王导的心情格外沉重,对着前来参加宴会的中原名士们正色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王导的气度,令在座的诸位名士折服。

   多年后,王谢世家的另一代表人物谢安, 在此指挥了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打败了前秦数十万大军,使得东晋王朝能够继续偏安一隅。

   历经风雨的乌衣巷,和寻常的巷陌没有太多的不同,但在历代文人墨客心中,它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更是众多游客探访王谢踪迹的绝佳地。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是令世人浮想联翩。

 

   沿夫子庙东门外的贡院街前行约几百米, 去邂逅一位桃花一样明艳的女子,曾经的盈盈一笑,爱的种子便在一位青年才俊的心中生根发芽。从此,那并不宽阔的秦淮河上, 舟楫不绝,桃叶声声。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在秦淮河边购得一方古砚,爱不释手。一天,王献之又来河边洗砚,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个愁眉不展叫卖团扇的姑娘,却把目光停在了这方砚台上。经过交谈得知,王献之手中的这方砚台,曾是姑娘家的传家之宝。姑娘名桃叶, 她的父亲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卖砚以维持生计。说起此事,桃叶的眼泪瞬间滑落下来。看着姑娘流泪,王献之满是心痛,连忙安慰。他让桃叶磨墨,他则在每柄团扇上题诗一首, 然后大声吆喝叫卖。原本无人问津的团扇, 因为有了王献之的题诗,很快被游人抢购一空。王献之还掏出身上所有的银两,加上买扇的钱一并交给桃叶去为父亲买药。

   数月之后的秦淮河畔,人群中的一次回眸,二人再度相遇,互诉衷肠。此时,桃叶的父亲由于病重,已撒手人寰。这对本就拮据的桃叶,更是雪上加霜。望着孤苦无依, 处在凄风苦雨中的桃叶,王献之心生保护她的念头,桃叶便来到王家,做了王献之的小妾。

   此后,每当桃叶外出,王献之都要去渡口等候她。还专作诗一首唱道: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久而久之,原本寂寂无闻的渡口就被后人称作桃叶渡

   千年后的今夜,走过桃叶渡,才子佳人的故事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独我一人流连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里,憧憬着一场旷世之恋。河水不语,那自由的空气中,恍见桃叶的莞尔一笑,还有停泊在心中的那叶小舟。

 

   在夫子庙的贡院大街驻足,看满天星斗与璀璨灯火相辉映,领略记忆中的金陵余韵。远远地,一座有着飞檐翘角的明远楼映入我的眼帘,这就是享有天下文枢美誉的江南贡院所在地了。

   目光定格在清代帝师翁同龢手书的江南贡院四字匾额上,畅想着千年时光里, 有多少考生历时月余,云集江南贡院赶考的盛景,十年寒窗只为这一考;又有多少才子从这里脱颖而出,走向治国平天下的舞台。

   不得不说的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的江南贡院,仅明清两朝,就有半数以上的官员出自这里。江南贡院从建成至清末废除科举,总共为国家输送了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历数江南贡院的名士榜,文天祥、唐伯虎、施耐庵、吴敬梓、郑板桥、袁枚、林则徐等皆出自此。这一串串响亮的名字,如同夜空中的繁星, 璀璨了巍巍中华。

   时光流转,江山更迭。烽烟散处,我在探寻着一个民族的文脉所在。上下五千年, 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从乌衣巷向南京西北城区方向驱车十余公里,即到扬子江畔的狮子山麓。拾级而上, 一座壮观的阅江楼赫然伫立眼前。登顶南望, 顿觉东南形胜、虎踞龙盘,谢朓笔下的金陵帝王州在我的眼前鲜活起来。

   洪武六年(公元1373 年),天下大定, 以应天(今南京)为中心,西南有疆七千余里, 东北亦然,西北五千之上,南亦如之,北际沙漠,与南相符。这年的一个秋日,明太祖朱元璋率文武大臣刘伯温、徐达、宋濂等登临卢龙山(今狮子山),感大江东去、爽气西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气象,拟建阅江楼于山顶,以察奸料敌,威震四方。彼时, 朱元璋令随行诸臣作阅江楼记,众臣的文章尤以宋濂的《阅江楼记》为最,并流传后世。

   洪武七年,阅江楼破土动工,待到地基建成,朱元璋考虑到大明初创,民生维艰, 用钱处太多,遂下旨停建阅江楼。其后的六百余年,世人只知其记,不见其楼。现今的阅江楼碧瓦朱楹、彤扉彩盈,云水之间, 至为壮观,为今人1999 年2 月续建,于2001 年9 月建成并对外开放。阅江楼楼高52 米, 共7 层,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和明代皇家建筑风格,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多少次午夜梦回,那些关于金陵往事的浅唱低吟,总萦绕在心中一隅。此刻,站在狮子山巅、阅江楼上手抚城砖,阅读古今,我的思绪插上了翅膀。飞檐翘角之下,观山水城林之美,看万里长江之浩渺,叹百载人生之须臾,顿生无限感慨。凭栏问,可曾记得那些年的风华?

   从乌衣巷到阅江楼,我的脚步走过了多少芳华;从六朝岁月到盛世中华,炎黄的血脉在天地间绵长。而今阅江览胜,无须纠结于南京众多的旧称和尘世的沧桑,只需记住这座最富江南人文,被诸葛亮赞为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古城金陵,换了新颜。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雪之四章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