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回忆过去的事情。尤其是那段在农村里劳作的时光,当然,也会想起很多老物件,风车自然也是当年农人们的重要农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村还是以传统耕作为主,一年几番稻田轮作。农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日子过得虽紧巴点,但也很安逸。风车在以前的农村,是很常见的一种用杉木制成的农具,其外形像“车”,使用的时候又要用到风力的作用,故叫“风车”。听父母讲,风车在当时是比较稀罕的物件,几十户人家就一辆风车。
后来,风车便慢慢地普及到各家各户。风车较重,由于体积大,需要两个人前后抬才行。风车,是用来分离谷子、麦子、菜籽、玉米等杂物的。也算得上较为奢侈的大件农具。风车有四个口,一个V 型进口较大且向上,三个出口较小,分布在风车的各个位置。把带着杂质的稻谷从风车敞口倾倒进去,用手摇动风车的摇把,通过扇片转动形成的风,把较轻的杂质吹走,把干瘪的糠壳从风口吹下,再让质地较重的谷物沿着斜口,水一般哗哗流下,这样一来,谷物就被风车轻而易举地分为两堆。一堆是干瘪的糠壳,一堆是沉甸甸的稻谷,当然,摇风车也是个技术活,一是用力要均匀,二是从敞口放出来的时候要适中,不要让谷物飘进杂质堆里,要不不仅筛不干净,而且谷物堆里会混有杂质。
那年,从学校出来,在家里待了一年。父亲为了让我在农村锻炼,我做了一年的农民。现在想起来,在农村的那段劳作经历 ,是我今后走向社会,拼搏努力的基础。那时的农村,是非常恬静、淡然,没有喧嚣的汽车喇叭声与工厂的机器轰鸣声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春播秋收,是恍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时光。
在空旷的田野上,一片片稻浪,在秋风的吹拂下,显示出风吹稻浪的情景,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家里有一辆风车,是父亲特地叫木匠定做的。我家的风车,外形精致,小巧玲珑。农忙季节后,稻谷、麦子等晒干后,最后一环就是用风车把瘪的碎叶扇掉。这项工作,一般由父亲或母亲完成,而我打下手,父母毕竟是经历过磨炼的人,使用风车的时候,技术娴熟,常常几个小时下来,一点都不觉得累。
风起,或糠壳飞扬,米粒坠下;或麦壳飞扬,麦粒坠下。那会儿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风车,村里人也经常相互借。一般用风车扇碎叶,都是在晒场上,人声鼎沸,欢声笑语,那温馨、热闹的场面,实在难忘。农村人都好客、善良、勤劳,以前那种浓浓的乡情,一直到现在,还在梦里萦绕。
时过境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风车这个老物件,在农村也很少见了。风车犹如一件“老古董”,在那个年代完成了它应有的任务,然后悄然隐匿起来。
对老物件的思念,是一种情怀。也许,这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反应。
(发表于《参花》2022年9期中)
想看更多作品,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