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母亲的酱瓣
2023-01-12 14:27:58 来源: 作者:王垄 【 】 浏览:66次 评论:0
12.5K

    那一次,陪八十六岁的母亲逛超市,老人家在调味品专柜前逗留了很久,盯着各种各样的豆酱若有所思。我根据母亲的意思,买了一瓶豆瓣酱给她,回家吃了以后,母亲却略有失望,喃喃自语道:“不如从前的酱瓣好吃哟!”

    母亲口中的酱瓣,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乡下人晒的豆瓣酱,老家一律称之为“酱瓣”。那时,能够吃到的“咸”(土语读“韩”音,“菜”的意思)很少,腌菜、腌萝卜、腌臭卤等是庄上家家户户必做的事,大伏天晒酱瓣也是农村随处可见的风景。打记事起,我就在夏天看母亲晒酱瓣,一年又一年,一年也不落。母亲晒的酱瓣色好味美,现在想起来,仍像陈年老酒一样,在唇齿之间历久弥香。

    母亲的酱瓣多用黄豆晒制,有的年份也会用蚕豆或豌豆来做。这些豆子都是故乡常种的,不稀奇。但作为制酱的原料,所用的豆子却马虎不得,母亲总是经过筛选(有破损或虫眼的一律不要),然后用淘箩子将豆子淘干净放在撇缸里浸泡,等豆子一个个发胖了,再倒进铁锅里,烀到恰到好处的熟,捞出锅在大竹匾里爽干凉透,滚上一层面粉。

    接下来就是“焐酱”,母亲会将弄好的酱料包裹起来,“藏”在被胎或穰草里焐上几天。这个程序很关键,一缸酱好不好,取决于焐酱时有没有焐出真正的“酱黄子”,也就是看成团的豆子上见不见铜绿色的霉斑。可别小看了霉豆上那如刚孵出窝的鸡雏鸭仔身上绒毛般的“外衣”,只有先白后碧、嫩黄间杂浅绿,才是纯正、均匀的颜色,表明豆瓣发酵得很正常。如果长出“黑毛”,一缸豆子就报废了。印象中,母亲制酱从未失过手。

    母亲有时也会动用“小劳力”。焐酱、晒酱少不了乡村纯天然的宝物——艾叶、荷叶等。母亲便让我们去野地、藕塘里采摘,用来垫底和覆盖。母亲也用我们打来的芦秫、玉米,甚至苘麻的叶子代替过,效果大差不离。晒酱的过程得有十天半月,那些日子,农家茅草屋门口,火辣辣的太阳下,一个个酱架子上支着酱缸。一股股特别的酱香味一天比一天浓郁,它们随着热风在庄子里飘荡,那是我至今难忘的芬芳。当年母亲给我们的任务是“看缸”:母亲的酱瓣日晒夜露,酱缸上没有盖子,顶多覆一条干净的三角首巾或一层白纱布,也有用一块细眼渔网遮挡的。

    母亲说,这样晒出的酱瓣才会鲜得吊人胃口。白天,我们要对酱缸进行守护,防止鸡狗以及苍蝇蚊虫等的破坏,母亲们的辛苦劳动可不能白费了。我们还会按照母亲教会的法子,适时用一根长长的竹筷或长柄的勺子在酱缸里搅拌,使豆瓣发酵均匀,上下一色。母亲告诉我们,当酱缸里的酱料一天天稠实、颜色也由土黄变深红时,酱瓣就算晒成了。母亲用食指尖蘸一点放到嘴里尝尝,还会弄一小块给我们咂味,真的是“又甜又香,吃了过江”哩。母亲笑了,仿佛只要有一缸酱瓣在,心里就有了底气。我们也跟着笑起来。

    母亲的酱瓣救了饭桌上的不少急。酱瓣属于“百搭”的佐菜,既可以在饭锅头上炖熟了,用来吃粥、下饭,也可以在烧菜时放上酱瓣调味,无论荤菜素菜,都能蘸着酱瓣吃,那浓浓的酱香味道,总会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记得我到离家很远的乡镇读高中时,母亲让我带过几回豆瓣酱。当我与同宿舍的好友分享时,没有一个不夸母亲晒的豆瓣酱“真好吃”的。

    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大大小小的商店、超市里都有了五花八门的豆瓣酱在出售,庄上再也不见晒酱的了。如今,母亲年事已高,做不了晒酱一类的事了,母亲那柔和鲜美的酱瓣永远成了美好的回忆。某一天和母亲一起在老家看电视,竟然看到传统晒酱的画面,看着那一坛坛、一缸缸老式的酱瓣,我和母亲仿佛都闻到了酽酽的酱香,便觉得时光倒转,回味绵长。


(发表于《参花》2023年1期中) 

想看更多作品,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陌生电话 下一篇旧时光里的老亲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