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老孟的名字,是在扶贫包扶 名单上。贫困原因:残疾。带着这点线索,顺着名单上的地址,沿着一条泥泞的山路,找到老孟的家。一处坐北朝南,背靠山的院 落。走进东面的偏房,低矮,潮湿,逼仄, 昏暗,有一股呛人的旱烟叶子味道。报过姓名,都是庆字辈,论辈分,我喊老孟大哥。论年 龄,我是 80 后,孟大哥也是“80 后”,今年 八十二岁。
握上孟大哥的手,我看到他一只眼里的 微光,另一只眼里有些浑浊。
孟大哥握住我的手不放,不停地说着感 谢的话。一缕秋天的暖阳照进屋里,照在孟大哥写满岁月沧桑的脸上。贫困不可怕,有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们有信心让贫困户脱贫,一个也不掉队。临走时,孟大哥说,不忙的时候,打个电话,俺听到你的声音心里就高兴……
孟大哥住在秀水乡孤家子村,山多,岭多,沟多,土地多,贫困户多,大洋河穿境而过。山上放春蚕,放秋蚕,可以增加点收入。孟大哥的儿子,今年没有出去打工,在家放秋蚕。那天我去的时候,正赶上秋蚕下山,孟大哥和大嫂正在摘大茧上的叶子,我没摘过,看着新鲜,边聊天,边摘叶子。
孟大哥患有白内障,前几年做手术没成功,再加上双腿骨质疏松走路困难,做不了体力活儿。
立秋后的一场大水,导致部分庄稼和房屋受损,对贫困户更是雪上加霜。市委派来驻村工作队,和县里的同志一起,积极筹措灾后重建,同时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除了到村上,我去得最多的是孟大哥家。每次见面和临走前,大哥都用力握着我的手,好像握着春风。孟大哥说,俺们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 道,土里耕种,土里收获,这辈子和土地握手最多。
忘不了生产队那会儿,握着一杆鞭子驾辕犁地;忘不了改革开放,握着方向盘耕地;忘不了蔬菜大棚里,握着温度调控器,种菜种花种果树。唉,现在老了,身体也不听使唤,病也来,给国家拖后腿了。我知道孟大哥的心情,浑浊的眼睛湿润了,有泪珠儿打转。咱们秀水乡地这么多,山这么多,咋就富不起来呢?我问老孟。
地多?挨河边种的,一场大水,都拉走了。山坡地,逢旱雨水不及时,籽粒不全,每年都欠收,还不算大风和冰雹等。老孟说。隔天,抽空我去河边转了几趟,打电话给省里农业学院的同学,说了情况。同学建议,河边沙层两米至五六米的土地,适合种花生。我说,种了,就怕大水来了又拉走了。同学说,地膜覆盖早熟早收防虫害。
记得孟大哥说过,秀水乡每年立秋前后易发水。推算一下时间,地膜花生可以赶在立秋前收获。立秋后,还可以种二茬毛玉米。错过早熟的玉米,晚熟的也能卖个好价钱。我和孟大哥说了,又和村书记说了,得到一致认可。
孟大哥老两口年龄大,有病在身,一般劳动身体吃不消。我们单位结合帮扶对象中,老龄和病残居多。对扶贫户相应给了一批仔猪,孟大哥领到仔猪那天,又一次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我看见孟大哥的手指甲,因为长期吸烟被熏得发黄。忽明忽暗的烟火,在屋里缭绕着。外面猪圈里,仔猪在吃食,不时地摇着尾巴。房前屋后,白菜、萝卜、豆角、南瓜在晚秋的夕阳中,如画。
孟大哥拖动两条不太听使唤的腿,坚持送我。
山路蜿蜒着伸向村外,临别还要握一握孟大哥的手。祝他在脱贫的路上,早日脱贫。
(发表于《参花》2021年10期上)
想看更多作品,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