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老爷爷与老嬷嬷
2022-01-13 10:06:40 来源: 作者:郭沛池 【 】 浏览:267次 评论:0
12.5K

    老嬷嬷与老爷爷是娘儿俩,我老家本村人。论辈分,我应该喊老嬷嬷为老老嬷嬷。老嬷嬷早年丧偶,老爷爷终生未娶,娘儿俩相依为命。

    前些年,两人先后过世。

    老爷爷是村里的“文化人”,无论谁家有婚丧嫁娶之类的事儿,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懂习俗,明规矩,识大体,只要他在,大家心里就有底儿,在不慌不忙中把事儿办得有条有理,圆圆满满。村里人嫁闺女娶媳妇,都图个吉利,如遇上下雨下雪,一家人的心情也就不再那么欢气。这时,老爷爷总会耐心地做起“思想工作”。有一年冬天,我村一女孩出嫁,当天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她从早晨就努着嘴,掉着泪,脸阴得像天气一样。那时是用马车装扮成花轿模样娶亲,女孩婆家远,雪天路难走,花车来得又有点晚,她耍起小孩子脾气不肯上车,急得爷娘团团转。老爷爷从各个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女孩终于打消了心头不快,破涕为笑,顺利“上轿”。

    每到春节前夕,是老爷爷最忙的时候,村里大多人家的春联都由他免费书写。从腊月初开始,就有人买上几张红纸,送到老爷爷家里。老爷爷要搭上笔墨,搭上功夫,但从无怨言,有求必应,自己的事情不干,也要先写对联。老爷爷的眼本来就近视,年轻时生产队里晚间加班打麦场,又让叉把戳坏了右眼,再也没有完全复明。写对联时,老爷爷的眼睛几乎贴在纸面上,费时又费力,但他总是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书写。大年初一我们走街串巷拜年时,随处可见各家大门上“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等内容的工工整整的春联,字字显现着“功夫”,比今天有些书法家写得还好。

    说起老爷爷终生未娶,有点悲情。老爷爷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加之肚子里有点“墨水”,很受女子们青睐。经媒人介绍,他与外村一相貌出众的女子相识,两人一见钟情,确立了关系。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两人准备结婚时,女孩到河里漂洗衣服不慎落水溺亡。老爷爷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可想而知。

    从此,再有人给老爷爷介绍对象,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随着年龄的增大,说媳妇这事就耽搁下了。即便这样,老爷爷从没表现得悲观失望,一直乐呵呵地和老母亲过着平凡的生活。细心的人发现,老爷爷炕头墙上贴着一张印有月份日历的年画,画面上是一位漂亮的女电影演员,纸面都发黄了,也一直没有更换。据说,这名演员和老爷爷的初恋情人相貌极为相似。

    老爷爷干农活儿也同样认真。有一次,生产队按户划片包干清理棉花地里的杂草,我积极性很高,薅草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就冲在了最前头,我得意扬扬地站起身休息了一会儿,一看身后,落下不少杂草。再一看旁边的老爷爷身后,干干净净,地里像“面瓮”。

    我走到老爷爷身边,只见他仔仔细细地清理着杂草,头发丝儿大小的也不放过。我从心底佩服老爷爷的认真劲儿。老爷爷说,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小事儿也要干好。听了老爷爷的话,我脸上有点发热。

    老嬷嬷也有“绝活儿”。她喜欢和家里养的鸡狗鹅鸭交流,畜禽们似乎听得懂她说的话。鹅鸭每天是要到村南的水沟里觅食游玩的,大清早,它们就在院子里集合等待着什么。老嬷嬷推开堂屋门,撒着玉米粒儿,唯恐鹅鸭外出觅不到食物忍饥挨饿,总是多撒几把。它们出门前,老嬷嬷会叮嘱一句:早去早回来!鹅鸭们很听话,日落之前按时回家。老嬷嬷爱护畜禽,但对犯了事儿的也不手软。有一次,那只叫作“大黑鹰”的公鸡飞跃墙头,到邻居家偷吃了晒在院子里的麦子,改善了一下生活,老嬷嬷得知后,严厉训斥“大黑鹰”:你是不是长“武艺”了,今天一天不喂你,以后再吃人家的粮食就打断你的腿!“大黑鹰”听后,似有所悟,红着脸悻悻离开,日后再也没有类似事情发生。

    最让人叫绝的是老嬷嬷精通“快速疗伤术”。村里的孩子,只要有磕碰划伤、蜂虫叮咬,都乐意找她“吹吹”。每当有人来求,老嬷嬷就从墙缝里抠出平时梳头积攒的头发,烧成灰,涂在伤口上,再吹几口气,嘴里念叨一句“好了好了”。说来也怪,伤口接着就不疼了。这时,老嬷嬷还会从用包袱盖住的“浅子”里拿出一块没舍得吃的干粮递给孩子,受伤的孩子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又去玩耍了。其实,现在想来,吹气只是疗伤的一种安慰形式,起作用的是老嬷嬷涂抹的具有止血药效的头发灰,和她那颗乐善好施的博大爱心。

    老爷爷和老嬷嬷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很抠门。他们平日里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一个咸鸭蛋娘儿俩能吃一个星期。诸如自己腌制的香椿芽、豆腐乳之类的稀罕物,更是不舍得吃。父亲和老爷爷是至交,教书的父亲每天下午散学后,都会顺路到老爷爷家坐一会儿。母亲做好了饭,等不到父亲,我们很自然地去老爷爷家找寻,父亲就会带着老爷爷给的腌香椿芽等物回家。吃着面条,就着咸咸的香椿芽,很对味道,不觉间,我两大碗面条就扒拉进肚里去了,对老爷爷老嬷嬷的感激和敬重之情就增添几分。

    老爷爷和老嬷嬷已去世多年,村里的人一直念念不忘。说起他娘儿俩的事儿,有的人依然啧啧叹息,眼里闪动着泪花。


(发表于《参花》2021年,10期

想看更多散文,可订购当期或订阅《参花》 

咨询电话0431-81686158,咨询QQ220113786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深情相依的夫妻树 下一篇绿叶对根的情意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