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纵情山水(散文组章)
2025-06-23 13:14:02 来源: 作者:解丁瑜 【 】 浏览:204次 评论:0
12.5K

泰山小记

   夤夜拾阶时,忽觉足下石磴原是具象的年轮。一级级青灰斑驳的台阶,在薄雾中蜿蜒成褪色的琴弦,每步踏去都惊起沉眠的声律。前人总说登泰山如读史,却不知这史册原是倒置的——愈往上行,愈见上古的苔痕自岩壁渗出,漫过秦皇汉武的封禅台,濡湿了盛唐的碑碣。

   中天门下,一块无字残碑斜倚老松。导游说这是明太祖敕建时遗落的边角料,我却分明看见石纹里浮动着永乐年间的月光。那些镌刻功业的金册早已化作齑粉,倒是李太白醉题天门一长啸的墨迹,仍在云雾中吞吐剑气。山道转角处,杜工部会当凌绝顶的吟哦撞上乾隆御笔的果然似我,碎作满谷松涛。

   玉皇顶上,七十二代帝王封禅的余烬凝成露水。我俯身拾起一片秦篆残片,指腹摩挲间竟触到李斯笔锋的战栗。当年丞相运斤成风的刻刀,此刻在我掌心蜷缩成初春的蜉蝣。忽有山风掠过,挟带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将历代题咏卷成旋涡,在日观峰投下斑驳的日晷。

   下山时遇雨,千崖竞响如击筑。那些被帝王朱笔圈点的祥瑞,此刻都化作墨色在溪涧游走。石阶上滚动的雨珠,原是历代文人未及收拢的惊叹号。行至红门,忽见云开处露出岱庙飞檐,恰似半阕未填完的《水龙吟》,悬在暮色里等风来续。

 

雨中黄山

   山雨来得蹊跷,分明是李公麟的枯笔在生宣上迟疑再三,终究还是让墨池倾覆。七十二峰霎时化作悬腕未定的草稿,被风揉作几团掷进云海。石阶上漫漶的水迹,原是徐霞客四百年前在此滑落的惊叹,此刻竟在游人的伞骨上重新结晶。

   散花坞里,被雨浸透的松针突然有了金石分量。那些被吴冠中称作自然狂草的枝干,正在雨中还原成八大山人的笔势—— 焦墨的虬枝在宣纸般的雨帘上颤动,抖落康熙年间某位画僧题写的偈语。忽有山岚掠过, 将始信峰上张大千的泼彩残稿,冲调成汪采白未及收拾的青绿颜料。

   光明顶的雷声震醒满山沉睡的歙砚。雨珠沿着歙砚的纹路游走,竟走出黄宾虹晚年追求的五笔七墨,百丈泉突然翻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把历代书论撕成雪浪抛向空中。我伸手接住一片湿透的云,却捞出半幅戴熙山水册页,题跋处钤着黄山山精 的朱文印。

   雨歇时,整座山已成汪纸山房未完成的拓片。被洗亮的摩崖石刻里,程邃的焦墨渴笔正在重新生长。下撤山道忽然听见弘仁在鸣弦泉畔轻笑:诸君且看,这满山雨丝, 可像老夫撕碎的粉本? 

 

趵突泉

   暮色从吕祖殿的飞檐滑落时,整座泉池突然成了洇湿的砚台。三百年的老柏还在回味赵孟頫《趵突泉》诗帖的墨香,那三朵水花却已挣脱曾巩的《齐州二堂记》,在石栏边绽成白玉兰的模样。池底沉着李易安梳妆时的铜绿,此刻被翻涌的泉脉轻轻托起,晃碎了乾隆御碑上天下第一泉的倒影。

   廊下煮茶人用蒲扇压住蒸腾的水汽,恍惚间扇面上竟显出元好问初见此泉时写的且向波间看玉塔。风过处,郦道元留在《水经注》里的测量绳索突然绷紧,勒得明代的观澜亭微微发颤。那些被徐北文先生比作大地之眼 的泉眼,此刻正将历代文人的痴望凝成液态琥珀。

   金线泉的游丝忽明忽暗,原是蒲松龄当年在此遗落的狐狸毫笔。几个穿汉服拍照的少女经过,惊起池中沉睡的《老残游记》, 那串铁云先生描摹的珍珠泉群,霎时在她们裙摆上碎成二维码光斑。石桥畔的孩童蹲身抚摸趵突碑刻,指尖过处,张养浩的《普天乐》突然在青苔里汩汩作响。

   雪涛声自地心涌出,裹挟着殷商的龟甲与春秋的箭镞。我俯身欲掬半掌周礼时代的泉水,却见游鱼衔着枚青铜簋耳掠过,尾鳍扫碎康有为题写的激湍石刻。暮色渐浓时, 池西廊下飘来茶香,陆羽《茶经》中山水上 的墨迹正在紫砂壶中舒展,与保温杯里的西洋参片构成千年对仗。

   泉池忽在月光里泛起涟漪,将泺源堂的朱柱幻化成王苹七十二泉夜诵书的灯影。半枯的柳枝蘸着泉水在夜空写字,起笔是晏璧的《七十二泉诗》,收锋却成了老舍未完成的《正红旗下》手稿。三股水花依旧翻涌, 把《齐乘》里的记载冲调成液态的文明史, 在来鹤桥下汩汩流淌。

 

九华烟雨录

   晨雾漫过大殿的檐角时,整座山忽然成了悬浮的经卷。金地藏渡海而来的木舟尚未靠岸,九十九峰已化作莲座层层绽放。石阶上凝着新罗僧人的芒鞋印,被千年香火熏成琥珀,此刻却被扫殿僧的竹帚轻轻拂起,散作满山摇曳的酥油灯火。

   登山的青石板原是未装订的贝叶经,每一块都镌着不同朝代的偈语。李太白天河挂绿水的泼墨被山风卷起,与王阳明青山即道场的朱批叠成云梯。行至回香阁, 忽见石缝中探出半截儿唐碑,颜真卿的楷书在苔痕里舒展筋骨,字缝间渗出宋僧研磨松烟墨的叹息。半山亭的茶寮煮着云雾,陆羽《茶经》残页在陶壶中翻滚,与扫码支付的叮咚声撞出青瓷般的清响。

   祇园寺的灵官三目如炬,眼角却垂着明万历年的雨痕。大雄宝殿的梁柱暗藏玄机——南梁工匠将《楞严经》密语凿进榫卯,每逢雷雨便随震颤诵出梵音。我抚过十八罗汉的鎏金指尖,竟触到乾隆南巡时留下的指纹, 那温度正与微信扫码的蓝光在香案上交锋。肉身宝殿的琉璃塔下,无瑕禅师的袈裟仍在呼吸,科学检测仪的曲线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偈颂,在电子屏上跳着量子纠缠的圆舞。

   天台峰的怪石会移形换影:子夜是韩愈谏迎佛骨时掷落的笏板,拂晓又变作徐霞客丈量山势的矩尺。那块仙人晒靴石,分明是朱熹在此讲学时遗落的云头履,鞋窠里还蓄着未散尽的理学辩辞。最奇当属大鹏听经岩,地藏菩萨的梵唱早已渗入石髓, 每当无人机掠过,岩缝便涌出混着5G 信号的《地藏本愿经》变频声波。

   春雪来得唐突,将九华街的二维码冻成古碑拓片。快递小哥的电动车碾过青石板, 轮痕里泛起康熙年间香客的草鞋纹。我掬起一捧雪,掌心化开的却是郭沫若题东圳水库的诗稿残墨九华凿破壶公劈的豪语,正与直播网红的口号在冰晶里结晶重组。望江亭的望远镜突然显灵——江面货轮与唐代漕船在透镜中叠影,集装箱的棱角削薄了放生池的晚钟。

   我逐级而下,石缝中渗出金乔觉初到时栽种的菩提汁液,正沿着光纤向元宇宙蔓延。忽见山门处斜倚着半块残碑,二维码裂处, 露出李叔同未写完的悲欣交集

 

雁荡山记

   晨雾未散时,我已在雁荡山的褶皱里迷失。石阶浸着露水,像一条被揉皱的绸带, 在群峰间若隐若现。迎面的岩石忽然裂开一道缝隙,漏出半角飞檐,檐角铜铃叮咚,惊起三两只山雀,扑棱棱掠过深谷。

   灵峰的石头会讲故事。倚天峰与灵峰对峙成门,人称夫妻峰。岩石肌理间嵌着亿万年的风雨,纹路如刀刻的族谱。南朝谢灵运曾在此结庐,屐齿印在青苔上,化作后来者的路标。我抚摸着石壁上的摩崖石刻, 那些被风雨磨钝的笔画里,藏着徐霞客丈量山水的呼吸。他三探雁荡时,是否也在某个月夜,看见双笋峰化作合十的手掌?

   大龙湫的水是悬空的诗。三百丈飞流从连云嶂跌落,中途被风吹成雾,被岩角撕成练,到潭中已成碎玉。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此瀑 如挂布,却不知这匹布早已被时光织进了禅机。瀑底立着观瀑亭 亭柱楹联斑驳:一峰拔地惊风雨,万壑归心向画图。忽然懂得贯休和尚为何在此驻锡, 他画笔下的罗汉,眉宇间都凝着这水的筋骨。

   午后行至灵岩,天柱峰与展旗峰夹持着天光。徐霞客当年在此观飞渡,如今铁索上的表演者已换作第七代传人。他们腰间的铜铃与崖柏共鸣,在百米高空踏出云朵的节奏。山风掠过小龙湫,把水珠吹成细雪, 洒在宋代摩崖的天然图画 四字上。此刻终于明白,雁荡山最动人的风景,原是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雕塑。

   黄昏归程时,山雾又起。回望来时路, 那些曾以为陡峭的石阶,已隐入云海成为传说。忽然懂得,所有跋涉都是寻找镜子的过程——峰峦是大地的镜子,瀑布是天空的镜子,而我们,终究要在山水的瞳孔里,照见自己灵魂的模样。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乡村记忆——亲情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