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基于修辞角度浅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美学特征
2024-03-21 09:34:34 来源: 作者:赵晓婕 【 】 浏览:102次 评论:0
12.5K

一、引言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用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狄更斯晚年所作《双城记》广泛描写了法国的现实社会以及小人物形象。在狄更斯的文学创作中透露着深厚的现实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思想,狄更斯更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塑造了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书写了对称、协调的叙事结构。

   善用修辞有助于提升文本艺术价值。所谓修辞,就是语言修饰与叙事艺术,文学创作更关注叙事技巧,而相对自由的文学创作空间也为修辞的使用提供了载体。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知名小说家之一,狄更斯凭借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与人物塑造技巧赢得了诸多文学家的认可。从修辞学的角度看,狄更斯的《双城记》受创作年代的影响,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以独特的创作手法与叙事技艺展现了当时真实的现实生活。《双城记》作为狄更斯文学创作晚期的一部作品, 为读者呈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与结构建构方法。从修辞学角度分析狄更斯《双城记》的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与结构建构方法,对促进狄更斯文学创作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此,本文在阐释修辞学理论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狄更斯《双城记》的创作缘由,从人物形象、叙事技巧、叙事结构三个角度分析狄更斯《双城记》的美学特征。

 

二、修辞学理论释义

 

   语言属于交流工具,要运用语言这一工具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同样也要针对不同的场景需求,有选择地搭配语音、语法与词汇。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手段的学科,旨在分析语言在不同使用场景中的应用规律。一方面,修辞学主要分析词汇、词组的修辞特征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方式。主要集中在对语言表达手段的研究,重点分析语言的情感色彩与应用范围。另一方面, 修辞学主要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旨在分析如何采用恰当的修饰语,美化语言与文章, 强化叙事效果。

 

三、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创作思想

 

   (一)现实主义思想

   狄更斯的文学创作包括三个阶段,狄更斯在文学创作的初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还并未深入。因此,尽管在这一时期他的文学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真实的社会生活, 也表达了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怀与同情,但整体充满了乐观精神,并且认为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此时也是狄更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起始。自1842 年起,狄更斯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他更痛恨贵族阶级凭借阶级优势牟利,也更犀利地揭露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狄更斯文学创作的末期, 开始深刻探索真实人性,《双城记》则是狄更斯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相较于以往的作品,《双城记》的整体创作基调并不乐观,整部小说中都充斥着消极的描写。在当时的法国,贵族阶级拥有着无上权力,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一切。而社会的规则,却只能维护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现实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情感关系的方式再现了英法两国的阶级结构。狄更斯的《双城记》深刻地描绘了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生活,也深刻再现了一个年代的真实面貌,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巨作。

   (二)人本主义思想

   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更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往往贫穷、弱小、不享有任何权利。所以狄更斯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给予这部分人群充分的同情和关注。同样,为了再现这部分人群所经历的不公,揭露真实、扭曲的阶级结构,他坚持不懈地用文字刻画着当时社会的悲剧命运与不公现象。

人本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可以从整个故事中得见。《双城记》是以两名男性爱上同一名女性为主线,在整个故事情节当中,其中一名男性为了成全他心爱的女人的幸福,坚定地选择了退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普通人看来,这种崇高的爱情或许并不现实,但是对狄更斯而言,这一情感的原型就是现实社会,这种人本主义也成为狄更斯批判现实社会的道具和武器。

他在借助人本主义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在不断揭露着当时真实的社会结构,以及当时贵族阶级所做的一系列丑陋行径对底层民众造成的伤痛。换言之,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表达的也是狄更斯对底层人物的关怀。

 

四、从修辞学角度看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美学风格

 

   (一)人物美:二元对立的角色形象

   美学风格是一种和作家创作理念与个性相对应的创作特征,强调作家对现实生活与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怀。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以二元对立为工具塑造了小说中的种种角色。简言之,二元对立便是指各类人物都是彼此的反光镜,人物在观察各自的对应人物中都能达到对自身性格与命运的审视。尽管现代文学研究认为,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塑造原则容易降低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情感渗透力,也容易出现平面化人物。但是在狄更斯《双城记》中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并未给读者营造平面化、单一化的阅读体验,反而以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展开了宏大的文学叙事。在《双城记》中,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始终与二元对立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读者可以透过各类人物形象,观察时代背景与历史脚步。例如,社会稳定和谐与社会动荡混乱对不同人物形象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第一,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将所有的人物形象划分为三类,主要包括正义者、中立者和反派。通过设置中立者这一角色, 协调故事结构与人物搭配,确保正义者与反派能够在情节转换的同时实现巧妙对比。例如在塑造善良人物时,以勇敢仁慈的性格特征为主,在塑造负面人物形象时,则以凶狠、残忍、自私等为主。最关键的是,狄更斯在塑造正义者与反派这两类人物形象时,彻底剔除了善良人物性格中的恶以及反派人物性格中的善,使读者在阅读中能更清晰、透彻地体会善与恶之间的对抗。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尽管《双城记》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偏向平面化和单一化,但是实质上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干脆,也更直观。在这种直观的善恶较量之中,也更清晰地体现了现实社会与时代背景对人物所产生的影响。例如, 在《双城记》中,卡尔东是一个残暴、懦弱且堕落的人物形象,但是在处于危险之际时, 由于接受了梅尼特医生一家的帮助,所以逐渐完成了由恶向善的转变。这一人物形象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狄更斯对对立面人物创设的纯熟技艺,他以更高的视角表现了自己对两类不同人物形象的关照。

   第二,人物身上的精神与道德传递。在当时的英国伦敦,要想彻底改变贵族阶级掌握话语权的现状,仅依靠现有的法律制度与道德武器远远不够。因此狄更斯尝试将自己的祈愿渗透于人物形象当中,以人物与故事情节为工具,向贵族的阶级结构发起挑战。他将人物身上的道德精神传递给大众,以此来达到唤醒读者灵魂与思想的目的。这也正是狄更斯创作《双城记》的目的之一,在《双城记》当中,狄更斯通过深刻刻画人物的道德情怀,达到向读者传递人文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双城记》当中,梅尼特医生一家在处于危难之际时,卡尔东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所爱之人的健康与幸福,这不仅体现了卡尔东这一人物形象从恶到善的转变,同样也充分刻画了这一人之本性的高尚,也因此传递着高尚的道德。

   (二)叙事美:无所不知的叙事角色

   狄更斯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对叙事角色的应用上。小说作品的叙事角度主要被概括为全聚焦、零聚焦等多种叙事方式。《双城记》这一作品用到了全知叙述者这一叙述视角,缩短了隐含在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全知叙述者的出现,才提高了小说内容的亲近感与真实感。

   《双城记》这部小说的创作是为了展示法国大革命的真实现状,因为在狄更斯的思想理念中,他对此并不认同,也十分反对贵族阶级的压迫与邪恶。因此狄更斯选择了用无所不知的全知叙述者记录证据,以及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也在无形中使得《双城记》成为一部记录历史的特殊小说。例如在《双城记》当中,全知叙述者曾谈到:洒出的酒是红葡萄酒,它染红了巴黎近郊这个圣安东尼区狭窄街道的地面。圣安东尼郊区是法国大革命最开始发生的地方,全知叙述者将染红了地面的地方设置在这里,更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境,也增加了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同时全知叙述者通过详细叙述这一特殊的位置,用红葡萄酒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以及可能造成的牺牲。比如:这种酒洒满街心的石头,许多人被它染得血红的时日,快要到来了。这种隐含的道理阐释与作者所要表达的道德规范相一致,因为狄更斯认为,革命应当以较为温和的方式开展,应该避免大量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三)结构美:平衡紧凑的情节体系

   部分读者与研究者认为狄更斯的小说作品没有完整的情节结构,这也是19 世纪英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惯例,主要是因为一旦在长篇小说当中出现固定的结构,将会限制人物形象与故事内容的塑造,但是在狄更斯后期创作的作品尤其是《双城记》当中,其情节结构的塑造相较于之前更加成熟,这部作品结构完整,且情节紧凑,在不断埋下伏笔的同时,后文又自然而然地与伏笔相衔接,这也使得整部小说更加连贯、通畅。《双城记》是由五个独立的家庭所发生的故事构成的, 这几个家庭之间看似各自独立,但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却有着极为紧凑的逻辑关系。这五个家庭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 不管是德法尔热夫妇的复仇,还是马内特与德法尔日之间的矛盾争端,都环环相扣、衔接紧密。这种协调紧凑的故事情节,也进一步提高了小说内容的真实性与说服力。这部小说的故事开始、高潮与结局,各自独立又互相衔接,从侧面呈现了英国人民真实的生活现状。这种创作结构的设置也为后世创作者的写作学习提供了借鉴。

 

五、结语

 

   作为狄更斯晚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双城记》也因其对法国大革命以及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而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文学探讨。但《双城记》并非如人们所看到的一般仅讨论历史现状。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更关注的是历史本质、时代本质,狄更斯试图通过人物情节与故事结构来传递爱与道德,借此来消除阶级之间的不平等以及人们之间的仇恨。狄更斯在《双城记》创作中,为了达到更强烈的讽刺效果,更是有意采用了重复性文体,借助各类修辞手段将复杂的细节与线索串联于一体,进一步提高了文本结构的连续性、紧凑性与平衡性,这也使得整篇小说的人物情节与内涵集于一体,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提高了《双城记》的艺术深度。另外,狄更斯凭借其熟练的修辞技艺,在《双城记》当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也通过无所不知的叙事角色创造了丰富且深刻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叙事技巧与情节结构的密切融合,使得《双城记》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小说创作的艺术内涵与思想深度。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双城记》的美学风格,不难看出狄更斯对英国小说创作技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比、兴与歧义:再读《卫风·伯兮.. 下一篇探析小说《边城》的文学价值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