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在梦的边缘彷徨时,总有那么一缕田埂上的风,带着泥土的轻语和稻穗的低吟,悄然钻进我的漫漫长夜。它温柔地撩动记忆的帷幔, 刹那间,那片既遥远又亲近的田园,若有若无的蛙声,斑驳晃动的树影, 还有祖父祖母那不甚清晰的背影,就如同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轻轻开启了通往儿时旧时光的那扇门。门后,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那里,有我童年最纯粹、最难忘的时光宝藏。
春的使者刚刚轻叩老屋的砖瓦,田野就像个贪睡的娃娃,慢慢从甜美的梦乡中苏醒。我呀,总是像只欢快的小喜鹊,紧紧跟在祖父身后, 蹦蹦跳跳地迈向那片满是希望的土地。祖父高大的身影,在晨曦的轻抚下,俨然一座沉默而坚毅的山峰,透着岁月磨砺出的沉稳。他手中那把铁犁,被阳光亲昵地一吻,泛起清冷的金属光泽。“春若不耕,秋无所望。”祖父那低沉而浑厚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里悠悠回荡,开启了春忙的序曲。
田埂上,野雏菊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地冒出来,像大地派出的一群俏皮小精灵,在微风中俏皮地摇曳着,好奇地打量着即将劳作的人们。我满心好奇地蹲下身子,想去摸摸那娇弱的花瓣,祖父却笑着催我:“硕伢,别贪玩啦,春天干活儿得抓紧,早点忙完回家吃中饭。”说着,他把挽起的裤脚又往上提了提,稳稳地踏入那还带着丝丝凉意的泥水里。
耕牛在前头,不紧不慢地迈着四方步,祖父在后面,稳稳当当扶着铁犁,泥土就像黑色的绸缎,在铁犁的翻动下,乖乖地向右侧翻涌。我在一旁看得入了迷,心里直痒痒,也想试试。祖父拗不过我,便让我握住犁柄,他那宽厚的大手轻轻覆在我的小手上,一股暖烘烘的力量瞬间传来。“这耕地呀,讲究的是个力度和节奏,既不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也不能拖拖拉拉,就跟做人一样,得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感受着泥土透过脚底传来的那股亲昵劲儿。
这时,田间劳作的人越来越多,邻居们相互热情地打着招呼,笑声和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偶尔,会有几只云雀从头顶轻快地掠过,洒下一串清脆悦耳的鸣叫,仿佛为这春耕的热闹场景欢呼喝彩。而我,第一次真切地领略到了人与自然携手合作的和谐之美,也明白了劳动可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对大地母亲深深的敬重与眷恋。
等水稻插秧的时节一到,整个田野就变成了热火朝天的战场。全家老小齐上阵,每人腰间都系着个小巧的竹篓,里面装满了嫩绿嫩绿的秧苗。大人们插秧的动作那叫一个娴熟利落,弯腰、插秧、起身,一气呵成, 行云流水。我学着大人的模样,笨手笨脚地把秧苗往泥里插,可那秧苗在我手里就像调皮捣蛋的小顽童,东倒西歪,怎么都站不稳。
祖母在一旁瞧见我这窘样,笑着走过来, 手把手地教我:“硕伢,插秧就跟给大地绣花一样,得用心。你瞧,这秧苗之间的距离得均匀,就像一家人,和和睦睦,互不争抢。” 我听着祖母的教导,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秧苗的位置,额头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阳光火辣辣地烤在背上,可我心里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在劳作的间隙,我总会缠着祖父,让他给我讲那些老一辈的趣事。祖父坐在田埂上, 点起一袋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悠远而深邃。“想当年啊,咱们安庆府太湖县这片土地,可是文化兴盛、农桑繁荣。先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一边耕种,一边探讨学问,那时候的田野里,不光有庄稼茁壮成长, 更有智慧的种子在悄悄萌芽……”祖父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崇敬与自豪,我听得如痴如醉, 仿如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了先辈们在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有个老秀才,整天诗书不离手,可到了耕种的时候,也不含糊。他插秧插得慢, 但是极规整,每一株秧苗都像是他笔下的字, 工工整整。旁人打趣他,他却笑着说:‘这耕种也是门大学问,可不能马虎。’”祖父讲到这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都盛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也跟着笑,在笑声中,对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份敬畏与热爱。
夏日的阳光越发炽热,倾洒在稻田上, 泛起一片耀眼夺目的绿芒。此时的稻田,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轻轻拂过,稻浪翻滚,沙沙作响。我和祖母穿梭在稻田间,忙着给水稻除草施肥。祖母对每一株水稻都呵护有加,她轻轻拨开稻叶,仔细地除去杂草。我好奇地问祖母,这些杂草叫什么名字,为啥要拔掉它们?祖母耐心地给我解释说,这种杂草叫“爬子”,会和水稻争抢养分。
祖母直起腰,歇了口气,接着说:“这‘爬子’啊,就像那些只想着占便宜的人。它长得和稻子有几分相似,可心思却完全不一样。稻子一门心思想着结穗,给咱产出粮食,可‘爬子’只想着自己,偷偷抢夺本属于稻子的养分。做人可不能像‘爬子’,得像稻子一样, 实实在在,心里有个正事儿,知道自己的本分,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处,不能光想着自己得好处,把别人的养分都抢了,那样到最后, 只能落得个被拔掉的下场。”我懵懵懂懂地点点头,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也把这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他们口中的“爬子”就是稗子,也才越发懂得祖母当年借稗子所说的深意。那简单质朴的话语里,藏着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夏日的夜晚,蛙声一片。我和祖父坐在院子里,仰望着星空。祖父指着天上的繁星, 给我讲述着星星的故事,还有那些古老的农耕谚语。“天河朝南北,雨来如桶泼。硕伢, 这天上的星象,可都是我们庄稼人的指南针和晴雨表。”我望着那浩瀚无垠的星空,心中满是对宇宙的好奇与向往。在这静谧的夏夜,在祖父的陪伴下,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神秘与伟大,也明白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
秋风起,稻穗黄,田野迎来了丰收的欢乐季节。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收割的日子,天刚蒙蒙亮,全家人就手持镰刀,踏入稻田。镰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随着大人们手臂的挥动,一茬茬水稻纷纷倒下,像是在向大地鞠躬致谢。
我也加入了收割的队伍,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力挥舞着镰刀。可没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手臂酸痛。祖父在一旁鼓励我:“硕伢,坚持住,这丰收的果实是对我们一年劳作的回报,可不能半途而废。”我咬咬牙, 继续努力。
收割完的水稻被捆成一捆捆,运往稻场晾晒。稻场上,堆满了金黄的稻穗,我和小伙伴们在稻穗间嬉戏玩耍,捉迷藏、翻跟斗, 欢声笑语在稻场上空久久回荡。而大人们则忙着翻晒稻谷,他们用木耙将稻谷均匀地铺开,不时地翻动,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尽情享受阳光的拥抱。
在这忙碌的秋收时节,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的含义。每一粒稻谷都凝聚着家人的汗水与心血,每一次丰收都是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与馈赠。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稻谷,我心中涌起对劳动的崇敬与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有一次,家里的谷仓闹鼠患。祖父带着我, 在谷仓的角落里巧妙地设置了许多捕鼠机关。祖父一边布置,一边给我讲着他小时候与老鼠斗智斗勇的有趣经历。他说,老鼠虽小, 但很狡猾,就像生活中的一些小麻烦,看似不起眼,却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大困扰。
我们每天清晨都会去谷仓查看“收获”。有一天,我发现一只小老鼠被困在了机关里, 它的眼睛里满是惊恐。我心生怜悯,想要放了它。祖父却拦住我,说:“硕伢,这只老鼠若是放了,它必会引来更多的老鼠,我们的粮食就都保不住了。有时候,善良也要有个度,要分清是非对错。”我听着祖父的话, 若有所思。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在面对抉择时, 不能只凭一时的情感冲动,更要考虑长远的后果。
秋意渐浓,田野里的野菜和野果也成熟了。我跟着祖母去田间地头采摘。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等野菜,在草丛中若隐若现。祖母弯着腰,仔细地辨认着,采摘着。“这荠菜啊,包成饺子,那叫一个香。野菜虽不起眼,却都是大自然的宝贝,在灾荒年景, 可是救过不少人的命。”祖母一边采摘,一边给我讲述着野菜的故事。
野果树上,红彤彤的山楂、紫莹莹的野葡萄挂满枝头。我像个机灵的小猴子,爬上树去采摘野果。山楂酸甜可口,野葡萄带着一股浓郁的果香。我把采摘下来的野果分给家人和小伙伴们,大家品尝着野果的美味,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采摘的过程中, 我认识了许多大自然的馈赠,也明白了在平凡中寻找美好,在质朴中感受幸福的道理。
当冬日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田野被盖上了一层洁白的银装。农舍里,却满是温暖与忙碌。祖父忙着修缮农具,将铁犁、镰刀等擦拭得锃亮,为来年的耕种做好准备。祖母则常在厨房里忙碌着,把收获的粮食酿成米酒,把腌制的咸菜装入坛中。
我坐在炉灶旁,帮祖母烧火。火焰欢快地舔舐着锅底,映红了祖母慈祥的脸庞。“硕伢,这一年的劳作结束了,可我们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冬天虽冷,却是个积蓄力量的好时候,就像这粮食酿成酒,需要时间的沉淀, 才能越发香醇。”祖母的话好似冬日里的一股暖流,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
冬日的夜晚,寒风呼啸。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祖父开始讲述那些古老的传闻和家族的历史。他说,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来到这片土地,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开垦土地,才建立起了现在的家园。“硕伢,你要记住,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祖父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祖母也在一旁点头, 她拿起一块烤红薯递给我,说:“这红薯是土地的馈赠,吃着它,心里就要想着土地的好。做人啊,要像这红薯一样,即使被埋在土里, 也能默默生长,最后给人们带来甜蜜。”
在祖父祖母的言传身教之下,我对家族的敬重与对土地的眷恋,像一颗小小的种子, 在心底生根发芽,渐渐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口中的那些故事与质朴的道理,化作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我心灵的天空闪烁,又似冬日里温暖的炉火,源源不断地散发着热量,驱散了我成长路上的孤寂与迷茫,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如今,时光匆匆流逝,我已远离那片儿时的田园。然而,和长辈们在田间地头度过的日子,却永远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在那片土地上,我学会了勤劳和坚韧, 懂得了敬畏与感恩,领悟了生命与自然的要义。那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