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稿电话:0431-81686158

TOP

夜晚江畔思故里
2025-09-30 12:06:28 来源: 作者:魏松 【 】 浏览:47次 评论:0
12.5K

   长江悠悠,蜿蜒流淌在巴山蜀水之间。而万州,这座依江而建的城市,早已是渝东门户,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畔。我在长江之畔长大,每当夜幕降临,我来到江畔,心中便会涌起无尽的情思,那些关于故乡的回忆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盖在大地上。我独自漫步在万州的滨江路上,脚下是坚实的大地,耳边传来江水流淌的声音,那么平静,那么令人神往,那声音像是从遥远的记忆深处传来的低语,唤起了我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江风轻拂着我的脸庞,带来丝丝凉意,也带来了故乡的气息,这气息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一路寻觅到此,只为让我在这陌生的城市中找到一丝慰藉。

   万州的江畔灯火辉煌。五彩斑斓的灯光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梦幻般的画面。江边的广场上,人们跳着欢快的舞蹈。滨江步道上, 青年男女们在跑步。大洋槐树下老人们在打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音乐声、欢笑声、江水声和风吹柳条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温暖与惬意。在我的故乡,夜晚显得宁静而祥和。月光洒在古老的屋檐上,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银纱。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增添了夜的静谧。老人们坐在院子里,围着火炉,讲述着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是故乡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不自觉地步行到渡口,遥望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极了儿时记忆中的那片山水。故乡的小山虽不如万州的山雄伟,却也有着独特的韵味。山上长满了树木,春天,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是大自然最绚烂的画卷。孩子们穿梭于花丛间,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欢乐。

   小时候,在故乡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们总喜欢躺在院子里的竹席上,仰望着满天繁星,争着数星星。那时候,星空似乎离我们很近很近,星星就像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闪烁着神秘的光芒。爷爷总会坐在一旁, 端起一壶酒,一边摇着蒲扇驱赶蚊虫,一边给我们讲述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内容丰富, 有善良的女娲下凡拯救苍生,也有黄帝斩妖除魔。在爷爷的口中,这些故事变得栩栩如生, 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爷爷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如今,和蔼可亲的爸爸叼起爷爷传给他的那把老烟枪,丝丝白烟从烟嘴里飘出来, 还是那股熟悉的烟香,爷爷的故事继续在爸爸的讲述中流淌。他们对我们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心里的每一个角落。每当我回忆起那些夜晚,心中就泛起涟漪,充满了感恩之情。感恩爷爷和爸爸给予我们温暖的陪伴和美好的回忆,那是我童年最宝贵的财富。

   沿着江边继续前行,我看到江面上倒映着两岸的灯光。横跨两岸的长江大桥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一道美丽的彩虹,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画面虽然美丽,却比不上故乡古老的石拱桥和宁静的夜晚,那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甜蜜和温馨。故乡的夜晚没有太多闪烁的灯光,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那灯光照亮了回家的小路,让每一个夜归人都能感受到家的呼唤。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狗叫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让人感觉既熟悉又亲切。炊烟也在夜幕中袅袅升起,家乡的烟火点燃了无数人心底的寂寞,带给院落生机勃勃的气息。这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场景,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儿。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分享给左邻右舍,过年大家都聚在一字排开的八仙桌前品尝地道的家乡菜,喝着自酿的高粱酒,畅谈今年的收获和明年的梦想。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齐心协力地去帮忙。这种淳朴的民风,是故乡的魅力所在。故乡的人们,心灵是纯净的, 感情是真挚的。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恩他人的帮助。

   江畔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长长的柳枝垂落在江面上。我不禁想起了故乡小河边的那一排垂柳。春天,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 仿佛一夜之间就换上了新装。孩子们在柳树下嬉戏玩耍,有的折下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模仿着古代将军的模样;有的拿着自制的网兜,在河边捉小鱼小虾。在被柳树庇护的院子里,我们玩着老鹰捉小鸡,扛着伙伴打“飞机”,滚着铁环转圈圈,排着石头打仗, 画个圈圈铲纸质三角板,弹弹珠,跳房子, 抽陀螺,捉迷藏……那时候,我们无忧无虑, 天真无邪。柳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故乡的发展变迁。三峡库区水位上涨,让我儿时的故居成为历史和记忆,枯水期还能依稀看见古屋的地基和上山的小径。如今, 村里人已经在绿树环绕的山顶,盖起了一座座小楼,宛如一个避暑山庄,大街小巷灯火辉煌,羊肠小路变成了宽广的街道,楼底的门户变成了热闹的市场,自来水和天然气引入家家户户;小河架起了桥梁,路面铺上了沥青,四通八达,直通小镇里外。然而,故乡的人还是那些人,土还是那些土,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灵魂并没有改变, 那份朴实,那股民风依然存在,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始终如一。老一辈的人们依旧遵循着传统习俗,每逢佳节,都会举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轻一代虽然接受了现代教育,但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和祖先的魂。他们积极传承家乡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故乡的民俗民风。这种传承是对故乡最好的馈赠。

   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低回,悦耳动听。这笛声仿佛将我的思绪带到了更远的地方。我想起了父亲那金色的竹笛,想起他手把手教我吹奏《妈妈的吻》和《摇篮曲》,这也是我音乐的启蒙。我想起了故乡的山水,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上,守护着这片土地。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景色。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盛开,红的、粉的、白的,争奇斗艳,仿佛给大山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裳;夏天, 茂密的树林为人们提供了乘凉的好去处,他们腋下夹着蒲扇,肩上挑着凉稀饭和几个小菜,走进山林,搬一块石板搭一张桌子,再放上一壶凉茶,惬意地享受大自然的温凉, 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秋天,树叶渐渐变黄,随风飘落,宛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捡起收获的希望; 冬天,当第一场雪降临,整个山脉银装素裹, 美不胜收。故乡的水清澈见底,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妇女们常常在河边洗衣洗菜,欢声笑语回荡在水面上。河水滋养着故乡的万物,它是故乡的生命之源。

   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有的船身巨大, 满载着货物,汽笛声划破长空;有的是小巧的游船,上面坐着游客,他们或凭栏远眺, 或拍照留念。看着这些船,我不禁想起了父亲的木船,父亲常年拉纤、摇橹、撑船,把一船一船的货物从云阳拉到万州售卖,儿时的我常随父亲在船上生活,学会了拉纤时齐声呼和的《川江号子》和《川江船歌》,看懂了老一辈人的拼搏与执着,风里雨里,四季变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年,我的爷爷也是船夫,经营着一个小渡口。那时的船夫撑着长长的竹篙,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缓缓前行。两岸是绿油油的芦苇,微风吹过, 芦苇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农人的辛勤劳作。渡船连接着两岸的村庄, 方便人们日常通行,它记录了我儿时顽皮的足迹,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站在江畔,望着眼前的一切,我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有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有对故乡养育之恩的感激。故乡是我心灵的港湾,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我。它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故乡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爱与奉献,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故乡就像一座宁静的灯塔,指引着我回归本真。我感恩故乡陪伴我成长,感恩故乡在我心中种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我相信,这份感恩之情将伴随我一生。我也会把它传递下去,让子孙后代感受到故乡的美好。

   夜色渐深,江水依旧静静地流淌着。我站在这江畔,思念着故乡的一切,那些山水、田野、房屋、亲人……它们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岁月如梭,虽然故乡的模样已经发生了改变,但那份浓浓的乡情永远不会消逝。它如同这江水一般,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流淌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间,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最温暖的港湾。我带着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和感恩,缓缓离开了江畔。我知道,故乡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它是我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henhuagxx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槐花院落 下一篇我的老师赵哲权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